这些案例值得全省领导干部学习!
2024-09-23 09:28:33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

9月18日,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在昆明开班。省委书记王宁作开班动员暨主题报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把握、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方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在主题报告中,王宁提到了四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在云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创新了路径,值得全省领导干部学习。

“厅局长坐诊接诉”

【关键词】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7月27日,云南省首场“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在省政务服务中心举行,8月22日,云南省第二期“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如期举行。这是云南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的一大创新举措。

当前,云南正处于3年上台阶的关键期,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这是发展中、转型中必须应对的客观挑战、必须跨越的历史阶段。立足当下,必须着力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

“厅局长坐诊接诉”的核心就在于“沉浸式问诊”“靶向式解决”,针对企业诉求,像医生接诊一样接待企业,通过回应一个诉求,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一批问题。

“接诊”是手段,关键看“疗效”。为企业解决发展困难,优化营商环境是“厅局长坐诊接诉”的最终目的。

截至目前已举办的两期活动,首期“接诊”共受理29家企业32条诉求,并现场办理20家企业23条诉求。

“坐诊”的省级单位,除现场办结外,其他诉求按照“5+15”“5+20”的时限办理。

【启示】

在产业发展中,企业的问题不知道找谁办,“厅局长坐诊接诉”创新路径,业务负责人现场办、限时办,解决问题的同时,提供了解题思路。

“扶贫车间”

怒江州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关键词】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地就近就业

云南每年有400万农民到省外务工,看上去挣到了钱,但同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珠海市我能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建设棒球加工就业帮扶车间,通过“怒江加工、珠海销售”的方式,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自2020年以来,珠海市一家企业在怒江州共建成了9个棒球加工车间,超过1000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在这些“扶贫车间”,靠着缝制棒球,每天可获得60元至200元不等的报酬,熟练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下一步,企业还将增加更多产品加工车间。

在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威信启航制衣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严格而娴熟地执行着一道道工序,一件又一件精致的成衣就在他们手下制作完成。这些工人大多都是威信县扎西镇本地居民,选择来到这里上班基本都出于同一个原因——既能就业挣钱,又能照顾家庭。

威信融媒 供图

不让任何一个能就业的人无业,不让任何一个想就业的人失业,不让任何一个敢创业的人歇业。近年来,昭通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和发展舞台,立足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创业需求,紧盯外头里头,“两头齐抓”,同步推进外出就业、回乡创业、就近就业“三业并举”,全面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2023年以来,发放银行创业贷款55.22亿元,政府补贴性创业贷款12.06亿元,成功引导6.59万人返乡创业,进而带动18.64万人就业。

【启示】

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增收,“带头人”可以是引进的企业,也可以返乡创业的能人,根本就在于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着想,擦亮云南人民“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幸福底色。

“土瓜冲”资料图

【关键词】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乡村振兴 乡村富民产业 旅居云南

早在很多云南人知道“土瓜冲”之前,这个小村子就火到了北京、上海、成都、重庆……

人们来这里旅居,因为夏天20℃的凉爽,因为适度改造的老房子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因为这里远离大城市但又不偏远。人们追求田园生活的松弛感,哪怕一周,或者一个月,在土瓜冲,触手可及。

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土瓜冲村,这个被各大媒体聚焦的小山村,通过引进企业采取“企业+村集体+村民”的模式,市场化运作盘活各方资源,以“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把村里77间老旧闲置房屋改造成乡村民宿、咖啡馆、餐厅,赋予了一座曾经“空心村”的重生,外观看上去是老房子的古朴,而内里的体验,是现代生活的精美。

村民出租房屋户均增收4000元,全村就地就近就业120多人,每人每年有3万余元收入,每年村集体保底分红30万元,同时参与村庄规划改造的云南若谷文旅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可稳定获利70万元。

【启示】

村民、集体、企业和政府都获得收益,带动了群众增收、搞活了当地经济、促进了乡村振兴,还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这是全方位的多赢。

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

【关键词】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改革创新

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是我省防汛救灾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通过精细化的气象预报与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联动,提升对暴雨、强对流天气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262”机制包含预报预警和防范系统两个层次:

7月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对怒江州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山洪灾害转移避险等4个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表扬。

4个案例中,各级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采取措施有力有效,群众转移迅速及时,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6日,云南各级防指启动防汛应急响应164次,发布3.4万期“1262”精细化预报、3344期水情预报预警,点对点调度检查州市、县区、乡镇3908次,组织干部下沉14.6万人次,组织转移群众3.4万人次,全省洪涝灾害未造成人员死亡失踪。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江河众多,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节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使得水旱灾害频繁,且存在旱涝急转、旱涝并存的特点。为及时破解监测困难、预警传达受限、应急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云南借鉴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建省防范台风的经验,建立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

【启示】

改革创新,要改变思想观念、改变思维习惯、改变工作方式。既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又要善于借鉴兄弟省市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